本文转自:扬州日报顶级配资
新学期,我市各中小学从『心』开始,培训心理委员——
校园『心理哨兵』上岗
小哨兵要学会观察“晴雨”。 胡迪 摄
“同学,你的情绪有人守护!”秋日的扬州校园,一群佩戴着“心理委员”胸牌的学生穿行在走廊与操场之间。他们像是一座座“情绪气象站”,观察、倾听,成为同学们最可信赖的“心灵伙伴”。
新学期伊始,扬州多所中小学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,通过培训心理委员、设立警察叔叔信箱、开展专题微课等形式,织密心理健康防护网,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走向系统化、专业化、人本化。
班级“心理哨兵”:“显微镜”下的关怀 顶级配资
“看到同学不开心时,我们可以说什么?该怎么做?”在解放桥小学的多功能教室,副校长薛原向三至六年级的17名心理委员发问。孩子们认真记录、踊跃发言,一场题为《成为班级有温度的小小“哨兵”》的微培训正在开展。
六年级的心理委员小陈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,不时若有所悟地点头,“我们更像是带着‘显微镜’的观察者,要学会从同学的一个表情、一个动作中,读出他们内心的天气是‘晴’是‘雨’。”
“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关注、被理解。”薛原说,通过这些小小“心理哨兵”,希望能够编织一张温暖而牢固的心灵守护网。
“充电”赋能:从“心”出发,守护成长
9月16日,梅岭中学的心理观察员培训课上,心理老师顾佳玮通过情景模拟,教大家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。“情绪持续低落、行为突然异常……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留意的‘求救信号’。”
“保密原则、积极求助、实事求是、保持中立——这是我们的四大工作准则。”八年级心理委员小李告诉记者,“我们不是‘小心理医生’,而是同学和老师之间的‘传声筒’。”培训结束后,学校还组织填写了校园安全问卷,收集同学们的真实反馈。
“警察叔叔信箱”:让求助有回应,让守护有温度
“心声托付给信箱,警察叔叔来帮忙。”9月15日,扬州市育才小学,广陵区首个“警察叔叔信箱”正式启用,成为孩子们“敢说话、有回应”的暖心通道。校长党怡在采访中表示,沉默压抑易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,“警察叔叔信箱”的设立,就是为了打破孩子在可能遇到“欺凌”时的沉默,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、保密的求助渠道,一个孩子和警察叔叔之间的“专属热线”。
“心灵守护卡”:工具虽小,作用很大
在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的心理委员专题培训现场,一套设计精巧、色彩温和的卡片工具引起了心理委员们的浓厚兴趣——“心灵守护卡”“心灵驿站信息卡”及“班级学生心理月度晴雨表”正式发放到每一位心理委员手中。这些看似小巧的工具,却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。
从小学到中学,从倾听培训到危机干预,从工具赋能到机制构建——扬州各中小学校正在用实际行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“软任务”变为“硬支撑”顶级配资,从“个别关怀”走向“系统守护”。“心理委员不仅是一个职务,更是一份温暖的使命。”扬大附中东部分校孙宁歌老师道出了这项工作最动人的内核。
实盘杠杆平台app下载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